“刎颈之交” 用来形容可以同生死、共患难的朋友,表达朋友之间情谊深厚,关系极为亲密,愿意为对方做出巨大牺牲甚至舍弃生命。
出处与典故
-
出处:出自《史记・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
-
典故:战国时期,赵国的蔺相如凭借 “完璧归赵” 和在渑池会上的出色表现,被赵王拜为上卿,位在廉颇之上。廉颇是赵国的名将,他认为自己战功赫赫,而蔺相如只是凭借口舌之劳就位居自己之上,心中不服,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。蔺相如得知后,总是尽量避开廉颇,不与他发生冲突。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,蔺相如却解释说:“我之所以这样做,是因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 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话后,深感惭愧,于是他光着上身,背着荆条,到蔺相如府上请罪。蔺相如热情地出来迎接,从此两人结为刎颈之交,共同为赵国的稳定和强大效力。
用法示例
“刎颈之交” 在句子中一般作宾语,常用来形容朋友间的深厚情谊。例如,“他们俩在战场上相互扶持,出生入死,是真正的刎颈之交。”
|